▲(严氏祠堂为砖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分为门厅、庭院、正殿、辅殿等部分,是研究农村宗祠文化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唐天佑年间,河南光州固始人严怀英随王审知入闽,曾任控鹤军使,颇受信任。其晚年择居侯官县所辖之阳岐乡,开创了阳岐严氏一脉。此后,阳岐严氏历经数朝,世世相绳,播衍于闽、江、浙、皖、湘、赣多省,人丁日繁,渐成世家。
▲(简约朴素的宗祠正厅)
明永乐年间,在安庆周边生活的一支严氏后裔,因族人跟随明成祖奉天靖难建立军功,在福建境内受赐良田,遂携同族来到闽地定居。几代后,其子孙陆续迁徙到今大湖乡上苑村,开创了上苑严氏。
翻开有些泛黄的严氏族谱,可以得知在清代,上苑严氏可谓是人才辈出。第十六代孙严希捷才思敏捷,制定了“惟孝则忠、登庸俊节、通经致用、翊赞大明、思慎而修、宪章是守、聿光祖泽、作述宜长”等32字的上苑严氏字辈歌。同治七年,族亲严兆麒一举中式,高中戊辰科会试进士。此外,出身于阳岐严氏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严复,更与上苑严氏属于同一支系。
“据说,严复也曾到上苑讲学授课。他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至今依旧影响着严氏族人,鼓舞着大家代代传承自强自立的精神,开拓创新、拼搏奋进。”严氏宗祠理事会理事长严仁龙说。
上苑村始建于宋代。自明朝,严氏族群迁徙到此,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经历了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发展成了如今严姓为主、有着一千多人口的上苑村。
上苑严氏宗祠是古村中最具规模的祠堂。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据说旧祠堂巍峨挺拔、雕梁画栋,可称为乡村祠堂的建筑典范,犹如镶嵌在首邑深山的一粒“沧海遗珠”,虽身处乡野田间却熠熠生辉,难掩盖其光芒。
▲(宗祠正门)
2016年,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光“侵蚀”,上苑严氏宗祠年久失修,门楣破败。一时间,修建宗祠成了严氏族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族人的期盼下,担负起这项任务的,正是如今严氏宗祠理事会理事长严仁龙、严为渠两人。
▲(古朴又不失典雅的上苑严氏祠堂)
当走近这座掩映在青山中的严氏宗祠时,你不能不感叹,在这偏远的小山村,竟隐藏着如此壮观的一座建筑。
新建成的祠堂为砖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分为门厅、庭院、正殿、辅殿等部分。外面高墙环围,内部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古朴庄严,集民俗、文化和建筑美学于一体,是研究农村宗祠文化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