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姓出自庄姓,为颛顼之后,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东汉明帝时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得姓始祖为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
惠阳严氏主要分布在平潭镇张新管理区、淡水樟树埔等地。
派承楚伯,衍溯桐庐,挹春山气脉;
系在颛顼,姓开西汉,分秋水波流。
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庄忌开宗天水郡;子陵永驻富春堂。
全联典指吕姓的郡望和堂号。
富春垂钓;天禄谈经。
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
译著首遵“信、达、雅”;文才精研“刻、诗、书”。
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其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其能诗、善画、工篆刻。
富春超逸;天禄谈经。
春山世泽;天水源流。
此联典出严氏名郡——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原本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的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天水湖。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上联典出:严光(公元前39—41年),又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低塘街道)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范仲淹赞撰有《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下联典出:严彭祖,字公子,西汉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县)人。严彭祖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习《春秋公羊传》 ,其后有《春秋公羊传》严氏学及颜氏学。宣帝时,他被立为博士。其后任河南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为人廉直不事权贵。严延年次弟,官至河南东郡太守,入为左冯翊,迁太子太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