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严氏宗祠
图为 严氏家谱
苏东坡曰:“国无史,则忠好湮没,不能昭彰于万世。家无谱,则宗族紊乱,何能查派于子孙。”
严姓,源于庄姓,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姓氏之一。史载,东汉时,因避讳明帝刘庄,改姓为严。奉严忌为始祖。魏晋时期,部分严姓恢复庄姓,故有“庄严一家”、“庄严不通婚”之古训。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2007年,中国严姓人口总计220多万,居中国93位。
5月的末尾,记者来到水城老城严家湾严氏第七代子孙严明森老人的家中。老人坐在少发上,手端一杯清茶,向记者讲起了严氏家族那久远的故事。
家族流源:游学至此 成家立业
居于贵州境内的严姓家族,虽然来到贵州的时间不同,但大抵根基是相同的。 严氏宗支水城、六枝两地的始祖严友贵和严文贵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在明世宗嘉靖年间,从故里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金竹林猪市巷带着母亲途经数千里游学来到白泥西(今水城县杉树林)定居,开启水城、六枝两地之基业。
相传,水城严氏始祖严友贵自幼读书,四书五经皆有传习。严友贵慢慢长大后,性情傲昂,不屑于与乡邻权宦相交,所以很受这些权宦的排挤。严友贵一气之下带着弟弟和母亲离开故里,四处游学,经过数年的长途跋涉来到黔东镇远府至安顺、普定及至郎岱属境岩脚二道水,在蔡家大院当私塾先生,教授这个地方的学生读书。聘任到期后又启程西行,来到水城。
明代的时候,水城属于彝族水西部落领地,它的旧名叫底水。严友贵母子三人在城池东南隅至白泥西落脚。当时这个地方没有设置城池,尚属于蛮荒之地,根本没有什么旅客和商人来到这里。母子三人初次来到这里,为土司沙氏家耕种。严友贵见这个地方山水秀丽,地广人稀,视野开阔,民风淳朴,便决定留在这里。
母子三人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每次严友贵去山上打柴割草,经过土司沙氏账房的时候,都要驻足观看。账房先生看见说:“你看什么?你有本事就来敲两下给我看。”严友贵便毫不客气拿起笔来,拨起算盘,三下五除二将账目理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土司沙氏赏识严友贵的才学,便委任严友贵做经济管理,奉为上宾。从此,严友贵的生活状况才渐趋好转。
土司沙氏家的大管家住在麻窝寨,很有权势。他看见严友贵虽然是汉族,但通文达墨,又深受土司沙氏赏识,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严友贵。严友贵除了经营管理之外,还开设了私塾,教授乡邻子弟。
严友贵兴家立业之后,他的弟弟严文贵却无生计,兄弟之间时有拌嘴,再加上严友贵的母亲又不太习惯这里的风俗,所以严文贵决定带着母亲回到江西老家另谋生计。
当时荒僻的山区,道路崎岖坎坷,依着原路返回到岩脚二道水后,寄住在太和同里的一家焦姓的人家里,严文贵母子得到这家人的照顾。时间一长,焦姓人家和当地的老百姓都劝母子两人留在这里。严文贵也考虑到路途遥远,跋涉困难,想要返回江西老家,谈何容易。
虽然和哥哥生气,但也只是气于一时,眼下情势如此,也只好选择在这里安身立命。严文贵和焦姓家的女儿结婚,在此成家立业,后嗣传至今日已有十多代。
严友贵、严文贵兄弟两人自从分手后,严友贵时有向江西老家寄书信问候母亲,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从此,父母兄弟、手足之情只好寄望天涯。当时的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两支严氏后人虽然相隔不远,但一直没有联络,数百年都不知道两家人其实一直生活在相隔不远的地方。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代变迁发展,交通畅达,两支族人才有了联系。
据两支族人考证,两支属同宗脉裔,前因后果相同,中间相隔了四百年之久,手足之情才得以重携,两支族人都非常欣慰。
家族故事:教书育人 发展水城文化
严友贵扎根定基之后,得其内助,事业兴旺。严友贵的妻子金氏贞静贤淑,勤勉朴诚,夫妻俩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叫严学礼,是水城严姓宗支的第二代。女儿叫忆玲,长大后嫁给了彝名海黑底(现水城县双水)一家徐姓的第二代。
严学礼生于明穆宗隆庆元年,从小念书。严友贵在不惑之年得子,所以对严学礼倾力管教,教导严学礼熟读经史。长大后,严学礼继承了严友贵衣钵,教授乡邻子弟。
为了能使辟荒之地的学生方便上学,严友贵和严学礼父子出资修筑了一条白泥西(杉树林)、龙潭边、阿毕戛(白阳坡)到双龙张家寨的一条石阶路,这条道路至今都还在体育中心花山公园旁。
四面八方的学子都来严学礼的私塾念书,光是中举的人就有二十五人。水城文化教风由此而兴盛。严学礼生有三子,分别取了彝族名字甫圭、甫君、甫壁,以志不忘养育之恩。三子长成壮年后,娶妻生子,立室齐家,于明朝末期分而居之。
长子甫圭由杉树林搬到了三块田。在康熙年间,子孙们又从三块田搬到了布都戛(严家湾)开设私塾。由于严家人在严家湾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在乾隆年间,布都戛正式改名为严家湾。
严明森老人说,现在,严家湾的严姓子孙发展到现在已有12代。代代子孙都是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现在严家湾七八十岁的老人,曾经都是严氏子孙教出来的学生。
严氏族人非常注重学识,从古至今从来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不管是男性或者女性,都要从小读书。
曾经,严家在严家湾属于富裕人家,口碑非常好,而且严家湾的族人也都非常的团结。
在以前,只要严家湾的人和外面的人发生了冲突,严家湾的人只要跑到严家湾范围之内,外人就不再敢追赶过来。在战争年代,国民党抓了好多壮丁充军,但严家湾的人一个都没有被抓走,甚至土匪都没有进到严家湾范围内作恶。
后来,严姓族人经过了许多的变故,严家渐渐衰败。但严明森老人说:“我们对子孙的教育从没有松懈过,好好读书,是我们对每一个子孙的要求。”
家族名人:两世三秀才
严敦善出生于乾隆后期的书香世家,长成后以优秀才学举中监生。严敦善的祖父严天祺也是以优秀才学考中监生,在国子监深造时被选拔为讲师,后弃职归舍以教书育人为荣。
严敦善深受祖父影响,勤于刻读,以书法见长,其笔迹清韵秀美,似有柳体之风骨,自成一派,深受人们仰慕。严敦善的儿子严维恕品学兼优,成功入仕。严维恕的弟弟亦是秀才。其家两代三秀才的美名为乡人称道。
文章转载自乌蒙新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